近两年,汽车似乎通通瞄上了综艺节目,放眼一看大大小小的综艺节目很多都有汽车赞助商的身影。他们之中有被誉为植入教科书的老将,有财大气粗拿下两个王牌节目的土豪,有初入江湖春风得意的,还有植入生硬遭人诟病的。
但这样浅层的是否已经满足了消费者对汽车认知的需求?在面对制播分离,甚至像2016年造成200多档节目的厮杀局面,这不得不让人思考这其中的泡沫存在;另一个角度思考:只在线上露出,却忽略在权益应用和区域下沉的环节上脱节了,又怎能真正做到联合推广?
还有这样一类栏目,它分为汽车性能分析介绍、车手竞速、竞技比拼等几大类型,共同点是通过令人热血沸腾的汽车及其衍生的运动竞赛,令受众感受到和快感。
中国汽车市场从2000年开始启动,到2011年国内正式推出了第一档汽车娱乐类节目,这中间十年的发展时期,足以为这种创新的宣传和渠道奠定了的市场需求基础。不过现实是,汽车娱乐类节目在同类型综艺节目上的影响力远远不足,商业品牌赞助的效果也不明显,在大众的反馈中并不热烈,没有创造具话题性的讨论,部分汽车娱乐类节目更了停播的困境。
数据显示,中国目前有2.33亿机动车保有量和1.14亿私家车保有量,持驾照人数达到2.5亿。面对国内庞大的汽车受众和消费群体,为何汽车娱乐类节目仍然难以突破端口,拥有进一步的发展?
中国汽车市场受到热捧是事实,毕竟国内每年各类车展火爆、更多人愿意走进赛车场观赛,但如果要把汽车推广至全民普及,还是缺少了一条跨越鸿沟的桥梁,甚至可以说是缺乏了汽车运动的市场培育。这道鸿沟就好比汽车娱乐类节目与受众之间的障碍,缺乏直接体验、无法打动情感。
对中国绝大多数受众而言,汽车首先是一个消费品,是定义个性的产品,他们更愿意通过自身体验来认知汽车、了解汽车。而如今的汽车娱乐类节目,往往架空了受众的这一需求,以专业的竞技竞速、高性能的跑车等噱头为表现形式,消费者对汽车娱乐类节目的认知,很大程度上只存在于节目环节以外,像一个观看“卖家秀”的第三者,并无太大冲击。这些远离大部分受众真实体验需求,无法对市场进行培育,并不具备太大吸引力。
知名汽车咨询公司J.D.Power的调查则显示,“80后”已成为国内购车的主流人群,占比高达53%,而它们正是各类娱乐节目的主要受众。人群的高度重叠,让汽车品牌对此类营销从此欲罢不能,说到底这也是精准营销的发展和衍生。随着汽车消费的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,可以预见,2016年将会有更多汽车品牌在电视综艺秀中寻找自己的,而制作方为车企量身定制节目的热情定会持续高涨。
为何车迷只能观看车手的赛道表演,不能在专业指导下感受飞驰的爽快?为何消费者只能通过垂直网站了解汽车性能,不能在现场亲耳聆听来自引擎的轰鸣?为何受众只能通过节目找到乐趣,不能亲手创造汽车娱乐的狂欢?
国内某公司出品的T1花式驾控表演赛,以发现发掘中国汽车赛手为目的,通过赛事平台、培训平台、娱乐平台、体验平台发展汽车运动及培育中国汽车文化,或者这会是根本解决厂家从线上植入到线下区域下沉,从品牌关注到产品体验的又一个突破口。
推荐:
网友评论 ()条 查看